據悉,該人工智能語音指令平臺貫通了語音平臺與固定辦公座機、手機側的通道,打破內外網的壁障,根據員工指令,通過聯動RPA、數據中臺和API接口三種方式快速執行故障處理、緊急調度等61種常規任務,讓基層通過語音指令即可實現各項操作任務,進一步提升了工作質效。不僅如此,它也能定時提取所需數據,自動執行數據采集、監控、報表生成等任務,無需人工干預,確保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減少重復性工作,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該平臺于今年5月份正式投用,屬福建省電力系統內首創平臺。這也是該公司落實國網福建電力公司“突出數字化建設實效”和“強化數字化賦能”戰略部署,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創新實踐之一。
“它就像我們現在常用的‘小愛’‘小度’等語音智能工具一樣,在特定場景下第一時間響應員工的命令。”莆田供電公司員工劉宇欣舉例說,此前員工要查詢欠費、電網設備運行狀態等信息,必須需要登錄內網各類系統,操作繁瑣,費時費力,且必須依賴內網環境。如今,通過應用新平臺,員工無論何時何地,打個電話就能輕輕松松獲取這些信息。
劉宇欣介紹,為實現上述功能,該公司數字化部組建數字化創新團隊創造性地建立了電力專業指令庫,對可使用語音平臺處理的事件進行指令關鍵詞梳理,制定指令輸出標準,保證合規性。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大量電力數據和經驗進行深度學習,準確、全面地回答用戶的電力相關問題。通過將語音指令轉化為機器可理解的指令格式,利用語音網關實現交互,解放工作人員雙手,改善人機交互體驗,實現復雜信息高效、安全交互,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
為了提高該平臺的網絡安全性,該公司通過聲紋識別技術,構建基于生物識別的認證體系,解決傳統鑒權方式易被繞過問題,大大降低了認證系統被非法訪問的風險。通過“聲紋鑒別和電話號碼”雙重驗證以保證通話對方身份,且每個用戶的權限受到嚴格的限制,只能調用授權內的場景。相比于傳統的密碼、卡片或記憶碼等方式,聲紋識別難以被冒用或破解,提供了更可靠的認證保障。聲紋識別的自然性也使得認證過程更加友好和自然,提高了操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體驗。
目前,該平臺已開發61個場景,涉及供指、運檢、營銷等領域。截至8月16日,已累計完成3214項任務,節約3000人工時,效果顯著。下一步,該公司將持續開發更多場景,推廣平臺,讓更多部門和員工參與到場景設計和建設中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作用、實現業務協同和智能化升級從而推動新型電力系統世界一流企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