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個人和家庭領域的節能,多地正在探索新的節能方式,開展“個人碳賬戶”的探索。
江蘇蘇州一小區的150多戶家庭,每戶安裝了集光伏、儲能、直流用電、柔性用電于一體的“光儲直柔”系統。和常見的屋頂光伏不同的是,這里的光伏發出的直流電不并網,而是直接用于戶用的空調、電動汽車充電等用途。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減少電量損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江蘇蘇州市民 江先生:空調、冰箱等直流電器,直接用上面太陽能發的直流電。這樣大概能省掉平時4%的用電量,一年算下來能節省約500度電。
在北京,“個人碳賬戶”正在試點運行。使用共享單車每騎行1公里可以減碳250克。在外賣下單界面選擇“無需餐具”可以減碳45.72克。市民盛女士使用“個人碳賬戶”已經快一年時間,她實踐的綠色消費場景涵蓋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可以自動轉化成減碳量和碳積分,換成獎品激勵。
北京市民 盛女士:這些積分可以兌換電影票、超市優惠券,也會讓自己更多地去選擇綠色出行的生活方式。
而在廣東深圳,全國首個居民低碳用電“碳普惠”的應用,可以查詢到居民家庭用電每日減排量、減碳排名等信息。目前注冊量已經超過80萬戶,減碳量超過1.2萬噸。未來這些居民的減碳量可以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進行碳交易,獲取一定的收益,為家庭用電減排量提供可收益的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