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3日電(記者 陳靜)近日,中國電工技術學會2022年科技進步獎評選正式公布,志翔科技聯合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營銷服務中心、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學共同申報的“面向電能表狀態更換的計量在線校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膺中國電工技術學會2022年科技進步三等獎。
記者13日了解到,項目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外智能電能表計量監管領域技術空白,并推動國內智能電能表狀態更換方面多個地方法規標準的變革,推動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電能表狀態更換試點工作。目前,該項目成果己應用于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和多家電力企業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5億多只在運智能電能表,每年為電力企業節省數十億換表資金和運營成本,同時減少數千噸電子垃圾。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智能電網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目前全國智能電表保有量已超過6.5億只。按國家要求強制8年定期輪換的檢定方式,全國年均智能電表更換量約8000萬只。由于計量技術進步和制造工藝水平的提高,其中大部分拆回的電能表檢定后發現均在合格范圍。“一刀切”的到期輪換模式預計每年會給電力企業帶來數十億元的資金浪費,同時換表造成的停電也給用戶帶來極大不便。“面向電能表狀態更換的計量在線校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則針對智能電能表運行誤差發現和狀態檢定,提供了一種實時精準的在線評估方法和高效運維模式。
志翔科技方面13日告訴記者, 該項目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對智能電能表海量運行數據的采集、建模和分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狀態評價體系。該項目技術可對智能電能表運行狀態進行遠程在線實時監測和校準,及時發現電能表運行誤差,實現智能電能表運維管控模式從“定期輪換”到“狀態更換”的飛躍性轉變。該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克服目前人工排查方式的瓶頸,解決其工作量大但又缺乏針對性的問題,為高效的用電巡檢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志翔科技從2016年起,開始嘗試將大數據分析技術向電力行業的業務分析方向延展。2018年,公司以智能電能表的失準分析作為切入點,全面開啟電力行業的拓展之路;并以此為起點,利用失準分析同源技術,開始在電力行業大數據分析、大數據SaaS服務和邊緣智能設備等多個應用領域深耕。
此次獲得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所頒發的2022年科技進步三等獎,是對志翔科技的技術創新能力的肯定,和對科技成果轉化為應用,有效支撐電力企業提質增效、節約資源和保障民生的充分肯定。
隨著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大重點投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志翔科技方面表示,將圍繞國家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源網荷儲”各個環節的升級,持續在行業關鍵技術上創新,以數據科技力量服務電力行業發、輸、配、用、儲等領域,以及泛電力和能源等更多領域,為我國清潔能源轉型和“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