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10時,國內最長110千伏三芯海纜成功登陸嵊泗。這條海纜長度33千米,連接岱山和嵊泗兩個海島縣。將為嵊泗縣能源供應增加一條寬敞通道,每天輸送電量可供40萬戶居民家庭使用,使當地供電能力增加一倍。安全可靠性也將實現倍增。
嵊泗是我省唯一一個全域海島縣,近年來,嵊泗海洋經濟與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2021年,全縣共接待游客678.1萬人次,旅游收入達96.3億元,同比增長5.0%和5.3%。然而,受制于地理區位因素制約,嵊泗區域供電網架還有待優化補強,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區域內能源保障還是存在壓力。
“此次成功敷設的110千伏海纜,由abc三相組成,相當于三條單芯海纜“合三為一”。 國網舟山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和單芯海纜相比,三芯海纜更加堅強,能承受一定的機械外力與拉力,且占海資源少,可節約廊道資源。海島民宿負責人楊波良告訴記者,“供電保障越來越給力,我們擴大民宿經營規模更有信心和底氣了。”
記者也了解到,由于嵊泗附近海域航道較多、水流湍急、地質復雜,此次海纜敷設工作面臨嚴峻考驗。為確保安全可靠施工,國網浙江電力在舟山啟用國內先進的海纜施工船“啟帆9號”,埋設犁可識別不同地形,靈活調節開挖和敷埋深度。如遇大風等天氣,施工船還能伸出8只“觸手”牢牢抓住海床,確保船舶穩定。
同時,國家電網員工創新采用“全過程水下探測”等措施,全力打造國內首條“永不錨損”海纜。通過利用國內首套海纜線路水下探測平臺,對工程敷設進行實時監測,為海纜敷設提供水深校準、海纜位置及埋深等實時監測數據。通過升級改造海纜埋設犁,使海纜最大埋深從3.5米增加至4米,遠遠避開船舶拋錨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