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大國,確保能源安全始終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務。”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在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首場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大力增強國內資源的生產保障能力,堅定不移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會上就我國能源發展問題提出了兩個目標:到2025年國內能源的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的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目標。
而國內能源安全的保障和能源多元化的發展現狀給這兩個目標的實現增長了信心。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3.3億噸標準煤,超過世界總產量的五分之一;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比2012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已經占到全世界的將近四分之一。
中國科學院應用生態所客座探究員、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記者表示:“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保障。我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保障中國能源供應的穩定安全成為至關重要的優先考慮事項,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也必須建立在能源穩定安全的前提之下,做到‘先立后破’。”
保障能源安全至關重要
能源安全作為我國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務,關乎經濟和民生的發展。會上,任京東從固本強基、長遠發展、風險管控三個方面闡述了保障能源安全的相關部署。
任京東強調:“扎實抓好固本強基,充分發揮煤炭的‘壓艙石’作用和煤電的基礎性調節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的力度,力爭到2025年國內能源的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的水平。”
近幾年,我國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能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3.3億噸標準煤,超過世界總產量的五分之一;人均電力裝機實現翻一番,由0.84千瓦增長至1.68千瓦,人均用電量也從3600千瓦時增長至近6000千瓦時,能源自主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此外,從2019年開始,國內原油產量連續三年持續增產至1.99億噸,天然氣產量保持年增量超過100億立方米的較大幅度,快速上產至2076億立方米。
除了天然氣和煤炭,電力方面也頻收喜訊。據央視網報道,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34條交直流特高壓線路,送電規模是十年前的兩倍以上。2012年至今,我國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增長了4倍以上、太陽能裝機增長近90倍,新能源在電力裝機中的占比也增長近4倍達到26.7%。
當前,我國已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2025年的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目標值得期待。
此外,任京東在會上還表示:“扎實推動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統籌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光電基地的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確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
到2025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的目標有一定難度,但也和中國能源發展現狀緊密相關。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比2012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已經占到全世界的將近四分之一。“這條路我們越走越寬闊,越走信心越堅定。”任京東稱。
吳琦對《》記者表示,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保障。“今年以來,由于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導致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全球格局和能源供應鏈動蕩加劇。同時,在‘雙碳’目標和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國內電力市場化改革仍需進一步深化。”
吳琦指出,我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保障中國能源供應的穩定安全成為至關重要的優先考慮事項,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也必須建立在能源穩定安全的前提之下,做到“先立后破”。
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除了保障能源安全,如何牢牢立足基本國情和能源資源稟賦來推動能源轉型,實現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同樣也是重中之重。
任京東在會上提到,碳達峰碳中和事關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主動要做。能源發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進轉型”。
“‘十四五’時期,穩定煤炭供應、加強煤炭的托底保障、加快煤炭清潔低碳利用依然是中國能源工作的重點。”吳琦對《》記者指出,“保障能源安全,應做好能源轉型和能源供應的平衡。在確保能源安全基礎上,促進‘穩定但不干凈’的煤炭等傳統能源和‘干凈但不穩定’的風光新能源優化組合,推動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新能源有序開發利用,積極有序實現新能源的替代。”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則對《》記者表示:“經濟要發展、民生要保障,能源安全供給是前提和重要基礎,只有錨定能源安全這個主線,才能進一步談發展。雙碳目標下,我們既要加快清潔的化石能源使用,也要大力發展低碳新能源產業。”
祁海珅指出,我國的“十四五”規劃將要開啟民族新發展戰略目標,全球新能源技術的驅動和全球經濟新發展格局的出現,是一個大的低碳環境氣候和大的減排發展脈搏,包括數字化技術、智能節能技術和創新技術等都會促進未來人類生產生活能源消費方式的改變,在傳統能源行業積極轉型升級過程中,新能源行業也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近十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能源的消耗強度累計下降了26.4%。
“我們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任京東表示,“下一步,我們按照黨的二十大要求,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