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電機系(全稱“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創立于1932年,是清華大學最早成立的3個工程系之一。1989年率先將原電力系統自動化、高電壓技術、電機三個專業合并為一個寬口徑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列入了全國專業推薦目錄。本學科是首批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一級學科博士點,在歷次學科評估中保持全國第一或A+。電機系擁有電力系統及大型發電設備安全控制和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
1、畢業生去向
業內TOP1清華電機系在6月24日舉行了2022年畢業典禮,并披露了今年電機系畢業生的去向。
北極星電力網摘錄如下:
2022屆電機系共有113名本科生畢業,其中國內讀研94人,占總人數的83.2%;出國深造9人,就業4人,其他6人。
本屆研究生畢業生包含2021年10月、2022年1月、4月和6月這五批畢業的同學。碩士研究生共有97人畢業,其中就業92人,占總人數的94.8%;國內繼續深造3人,其他2人。博士研究生共有56人畢業,其中就業38人,占總人數的67.9%,國內博士后進站繼續深造11人,出國出境從事博士后研究者6人,其他1人。
2022屆電機系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中直接就業共計134位同學,其中共有76人去往電力/電工行業,占就業總人數的56.7%,其中45人去往電網企業,8人去往發電企業,9人去往電工制造企業,14人去往其他電力行業研究單位。去往電網企業的45人中,包含國網/南網總部及直屬公司5人,區域及省級電力公司15人,地市級供電局18人,電網研究院7人。除了電力/電工行業就業以外,有35人去往IT行業,5人去往高校任職,6人去往政府部門,4人去往金融證券行業,4人前往制造業,4人去往其他單位和企業。
2022屆電機系畢業生就業的地域分布比較廣泛,畢業生去向涵蓋21個省級行政區,其中人數最多的5個省市依次為:北京(71人),廣東(17人),江蘇(13人),上海(7人),浙江(6人)。全系就業出京率51.0%,其中博士出京率32.7%,碩士出京率59.8%。去西部/東北部就業人數為14人,比例為9.7%。從行業分布來看,電力/電工行業仍然是我系畢業生就業的主流,表現出電機系畢業生心系我國電力電工行業發展,入主流上大舞臺的就業意愿。
2、電機·系史
1932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正式成立,清華工學院院長顧毓琇教授兼任首任系主任
1934 作為發起單位之一,創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1938 “七·七”事變后隨校南遷,電機系附設電訊專修科,培養了抗戰時期急需的電訊人才
1946 抗戰勝利后,清華大學恢復全國招生,電機系招生人數為全校1/9
1952 院系調整,新成立無線電工程系(現電子工程系)
1958 遷入西主樓,新成立自動控制系(現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1970 新成立工業自動化系(現自動化系)
1981 作為發起單位之一,創立中國電工技術學會
1988 正式改名為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
1989 將原電力系統自動化、高電壓技術、電機三個本科專業,合并為一個寬口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1995 電機系電工學科在全國綜合評估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綜合水平等各個分項成績均名列全國第一名
1997 教學成果“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培養高質量電工學科高層次人才”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2001 新成立生物醫學工程系
2005 教學成果“優化理論課程,強化實踐環節——電力系統本科專業課改革”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7 電機系牽頭成立本科“能源與電氣大類”,同年成立“能源互聯網國際班”,進行本科招生
2020 響應國家“強基計劃”,參與未央書院,開始數理基礎+電氣工程本科雙學位人才培養
3、師資力量
· 教職工共135人
·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 IEEE Fellow 10人
· IET Fellow 29人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會士11人
· 多位教師獲評中國電力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獎
4、人才培養
本科生培養
2022年約招收120名本科生,其中納入能源大類本科招生約80名(含“能源互聯網國際班”15人左右),納入未央書院“數理基礎+電氣工程”專業招生約40名。面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制定培養計劃,注重“寬口徑、厚基礎”。
電機系共開設70余門本科生課程,包括30門必修課和40余門選修課。多門課程入選為國家級精品課,多次獲得國家級、北京市教學成果獎。
研究生培養
電機系研究生專業涵蓋“電氣工程”一級學科下的全部5個二級學科,研究生招生規模基本穩定在每年120人左右,其中博士生70人左右,碩士生50人左右。
國際化人才培養
· 暑期學校
2019年起,聯合意大利貝加莫大學、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持續聯合舉辦中國-意大利先進制造創新論壇和中意先進制造暑期學校。截至2021年底,參加論壇和暑校的學生累計達到143人。
5、科研概況
科研布局
近年來,電機系以研究團隊為主導、平臺建設為促進的有組織的科研格局已逐步形成,建立了“一系兩院”組織結構與“一軸兩翼”學科體系。
勇于頂天,積極承擔國家基礎前沿課題,從規劃源頭引導學科前瞻方向;扎實立地,注重與行業龍頭企業深入合作,著力攻克關鍵技術難題,培育重大成果;跨國跨行業搭建合作平臺,拓展科研方向,科研規模和水平都得到快速增長。率先成立“新型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成為首批20個標桿全國重點實驗室之一。
6、課外活動
課外科技活動
除了在導師指導下開展高水平科研之外,電機系還以系科協、未來能源興趣團隊為平臺,為本科生創造課外科技活動的良好氛圍,通過參加SRT、挑戰杯以及各類科技賽事,培養學術志趣。近年來在校內外各級各類科創賽事中屢創佳績。
實踐交流
每年約100名電機系本科同學參加以“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為主旨的社會實踐活動,打造出“夢之網”、“麥田計劃”、“燭火計劃”等多個實踐品牌項目。
由電機系同學發起的旨在為偏遠地區小學搭建光伏微電網“夢之網”項目已連續5年獲得“清華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金獎支隊”,連續4年捧得“清華大學最佳社會實踐獎”。
文藝體育
電機系歷年在清華大學的羽毛球、籃球、排球、足球等賽事中均取得優異成績,乒乓球隊創造了清華大學馬約翰杯乒乓球團體賽“八連冠”的奇跡。
學生節、新生舞會、聯合歌賽、一二·九合唱比賽等文藝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你我之間”學生節成為電機系學生一年一度的文化盛會,“石小鍋”樂隊成為有重要影響力的學生音樂團體。
7、就業去向
電機系學生秉承“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干大事業”的職業發展觀,以電力電工和能源行業為主要就業方向,形成了電網、發電、電工裝備制造、教育、信息、金融等多領域的就業布局。清華大學每年評選10個就業先進集體綜合獎,電機系在2007-2021年期間先后11次獲得該獎項。
電機系2021屆畢業生去向
本文綜合自:
《電機系黨委書記于歆杰在電機系2022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清華電機.2022-06-24
《歡迎報考清華大學電機系!》.清華電機.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