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14.1GW,同比增長22.6%,戶用新增裝機再創新高,光伏已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電力產品。”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7月21—22日舉辦的光伏行業2021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表示。
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14.1GW同比增長22.6%
作為未來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近年來,光伏產業在我國取得快速發展,產業鏈上游同步增長。王勃華在會議上介紹說,今年上半年,我國在光伏制造業方面,多晶硅產量達到23.8萬噸,同比増加16.1%;硅片產量105GW,同比增加40.0%;電池片產量92.4GW,同比增加56.6%;組件產量80.2GW,同比增加50.5%。
在光伏產品出口方面,今年1—5月,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約98.6億美元,同比增長35.6%,其中,組件出口量達36.9GW,同比增長35.1%,預計上半年出口量可達44GW~46GW。王勃華還指出:“今年月度出口呈相對穩步增長態勢,未出現往年有明顯淡旺季的現象。”
在光伏應用市場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14.1GW,同比增長22.6%,其中,分布式新增裝機同比增長97.5%,集中式新增裝機同比下降24.2%。王勃華表示,今年戶用新增分布式裝機首超集中式,占比最高達到42%,成為新增裝機的主要來源。
“今年上半年,戶用新增裝機再創新高。”王勃華指出。1—6月,戶用裝機容量超5861MW,同比增長280%,其中,山東、河北、河南戶用新增裝機規模排名前3位,合計超過全國戶用光伏新增裝機的80%。在光伏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光伏電池實驗室也屢破紀錄。從2014年起,我國企業/研究機構晶硅電池實驗室效率已打破紀錄35次,其中2021年破的紀錄次數占了7次。35次突破中,有5次突破為N型電池技術,6次突破為TOPCon電池技術。轉換效率的提高,讓光伏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電力產品。
價格壓力貫穿光伏產業鏈
王勃華在會議上總結了2021年上半年光伏行業的發展特點,他認為疫情后光伏行業的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1年世界GDP增速將達到5.5%,這意味著全球經濟的全面復蘇。后疫情期間,“綠色復蘇”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未來,全球在低碳和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和比重會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光伏產業發展。
但他同時指出,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會給出口帶來一定影響,給行業帶來損失。同時,部分港口裝卸力量不足,大型集裝箱在港口堆積,集裝箱利用率低,航運運力緊張,也可能對產品成本、價格、海運周期造成影響。
除此以外,外貿形勢也十分嚴峻,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歐盟公布了包括16個立法草案在內的氣候措施草案,增加了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成本。
王勃華還指出,供應鏈價格、特別是硅料價格的持續高位運行,讓價格壓力始終影響著光伏產業鏈。
在這樣的條件下,王勃華指出,應該提出新的發展政策來引導行業發展,例如引入消納責任權重的引導機制,引入并網多元保障的機制,引入保障性并網競爭性配置機制,促進多元化發展、多元化應用。
下半年分布式市場將迎來高速發展
王勃華在會上還作出了對2021年下半年光伏行業發展展望,他表示,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經形成全球性共識。全球已經有130多個國家提出零碳、碳中和時間表,美國重返《巴黎協定》,歐盟也將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由原來的40%提升到55%,日本也在加速形成相關措施;全球能源轉型的方向就是清潔能源、低碳發展。
國際能源署(IEA)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預期是,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將達90%,其中光伏和風電占比將達到63%,增長空間巨大。預測到2050年,全球光伏裝機可能超過14000GW。
對于2021年全球市場新增裝機規模,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認為是150GW~170GW,到2025年可達到270GW~330GW。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也對我國光伏市場規模進行了預測,并認為“十四五”年均增長70GW~90GW,預計今年全年新增55GW~65GW。戶用光伏會延續上半年快速發展的態勢,再創新高。
另外,在整縣推進政策的支持下,王勃華指出,下半年分布式市場將迎來高速發展,也與產業鏈價格走勢密切相關。目前分布式的市場環境有所改善,部分之前不具備開發條件的項目也變得可以開發,整體會有較好的發展。
在轉型方面,智能化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方向,智能制造可以顯著降低庫存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損耗成本、跟蹤生產數據,大大地提升生產效率和良率,有利于智能運維,推動光伏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