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域分布來看,“北上深杭”共有獨角獸企業156家。天津、成都、武漢和青島獨角獸企業均在4家及以上。而青島作為獨角獸的新城,共有能鏈、日日順物流、偉東云教育、聚好看、特來電、卡奧斯等6家企業獲評獨角獸稱號。其中,能鏈作為山東企業首次上榜,是能源領域首個躋身獨角獸行列的產業互聯網平臺。
長城戰略咨詢董事長王德祿在評價獨角獸企業對中國新經濟發展所起的關鍵作用時表示,中國獨角獸企業在推動新一輪科技創新、引領新業態發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能源作為社會生產的底層基礎,它的效率直接影響到未來中國新經濟的發展速度。這也是近年來,在產業互聯網的大勢之下,對傳統能源產業進行數字化升級引來了政府、投資機構和眾多創業者極大關注的原因。
能源互通,產業變革已是箭在弦上
互聯網流量觸頂之后,實體搶奪戰愈演愈烈。加油站作為成品油零售終端,隨著成品油市場化加速,油站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過去的四五年內,油站業內人士思考最多的莫過于成品油市場的未來究竟是怎樣的。
此前,能鏈研究院根據團油大數據中心的數據,以歷史的維度分析了過去4年北京地區92#汽油的價格走勢圖,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
1、從整體價格走勢來看,國內汽油價格四年來呈現雙M曲線走勢,波動幅度高達43%。其中,以2018年10月發改委調價為分水嶺;
2、受新冠疫情蔓延國內外導致成品油需求驟減,美原油庫存積壓,國內煉廠產業嚴重過剩,能源供給矛盾愈發突出等影響,國內曾維持一年多之久的“6元油價時代”被打破;
3、新舊動能的轉換,新能源將占據未來能源主導地位,各區域政府紛紛擴大充電樁的布局,汽車廠商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業務,燃油車銷量嚴重下滑,成品油市場受到較大沖擊。
在這樣的市場形勢之下,業內都在探索,未來到底需要一種怎樣的社會形態能源模型?
前不久,德國政府強制加油站必須配備充電樁,并加以巨額資金進行扶持。這一舉措也非常契合國內能源產業流行的公認說法——在互聯網時代下,能源產業急需構建一張有組織、有體系、有鏈接的油電一體化的能源供給網絡。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民營加油站呈現的狀態為:極大的區域性、嚴重碎片化布局,各自封閉式經營。
而在充電樁領域,已形成了具有體系的市場格局:以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國資背景企業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國資背景企業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者;以特來電、星星充電等為代表的民營運營商企業;以能鏈旗下快電為代表的商用車充換電開放平臺;以及以e充電為代表的私家車充電運營商。
眼下,國內能源補給市場已逐漸形成了油電一體化的能源互聯網。據了解,剛完成D輪融資的能鏈,旗下國內職業司機加油平臺的團油已經橋接了20000余座加油站,旗下國內職業司機充換電開放平臺的快電也鏈接起了超40萬余根充電樁,覆蓋全國1700余座城市。
毫不夸張地說,能源的生意已經變了。在用戶需求和底層技術的升級下,商業市場也從之前的封閉市場將變得愈發開放。同時,在成品油產能過剩、油品供給過剩、油站競爭白熾化的環境下,整個能源鏈條急需用數字化來解決各環節的信息不對稱、能源資源使用率低等痛點,急切盼望整合雙邊分散的市場,降低產業經營成本和提高產業效能。
加油站是一個極其飽和的市場,同一商圈中的耗油總需求量可預見,剩下的就是各家油企爭奇斗艷搶奪用戶,數字化變革能夠幫助加油站行業在存量中尋找新的增量。然而,至今還有很多加油站仍只盯著自身油站三公里以內的業務領域,并未意識到這場能源變革在未來會帶來怎樣的競爭環境。這對油站所有者來說,是極其危險的。
能源產業的數字化變革,已然蓄勢待發。
抓住萬億能源賽道中結構性空白的契機
中國是全球能源消費第一大國,能源數字化賽道發展前景廣闊,國內出行能源上下游有坐擁萬億元的市場規模,但卻存在結構性的空白發展契機。
正如能鏈創始人戴震在此次大會中所提,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數字化消費群體,零售業、旅游業、地產業、出行業已分別被阿里巴巴、攜程、貝殼找房、滴滴出行等互聯網平臺進行完數字化升級和創新式顛覆,而擁有10萬億級規模的能源行業,還沒有被數字化升級改造。
從2015年開放原油進口權開始,再到今年7月《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的廢止,國家對于原油、成品油銷售、批發、倉儲經營活動正在逐步“松綁”。今年兩會期間為促進新能源發展,工信部表示將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開放新能源汽車代工生產模式,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類充換電設施實現互聯互通。
此外,2019 年4月,歐盟發布碳排放標準《2019/631文件》,挪威、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將分別在2025-2040年完成燃油車禁售。國內海南地區也開始紛紛效仿,落地燃油車禁售政策。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從目前的4%左右提升至10-20%。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國內燃油汽車將在2030年到2040年之間基本消失,而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預計達到700萬臺,占比新車銷售總量20%。
在政策導向和市場趨勢之下,能源產業正在面臨重構。而需要扎實做好能源產業的重構,還是需要從面向終端消費者的加油站做起。以上述提及的能鏈為例,在其完成D輪融資時,宣布將“團油”和“快電”組成的流量中臺升級為“能鏈云”的戰略,通過云服務賦能加油站實現數字化轉型。
據公開資料顯示,能鏈云基于團油、快電的十億級流量基礎,引入SaaS、AI和AIoT等技術,構建大數據云系統,實現上游煉廠、油庫,和中游加油站、充電樁運營商及合作平臺,與下游車主的互聯互通。在市場服務方面,能鏈云幫助加油站、充電場站等實現品牌立體升級,提供集支付營銷、零售管理、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和油品質量管理為一體的產業云解決方案。
具體來說,如何幫助加油站做好數字化轉型,能鏈目前所做的四個方面,值得業內作為參考:
1、數字化升級。能鏈云通過大數據、AIoT和大中臺等技術、結合靈活高適配的底層后臺,幫助加油站打造集支付、營銷、零售、財務、經營管理等的產業云解決方案,助力傳統加油、加氣、充電站數字化轉型及降本增效。
2、品牌賦能升級。比如在加油站品牌形象上,通過視覺設計服務+專業營銷服務實現油站品牌升級,提升油站品牌形象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并提供咨詢、培訓等優質的一站式服務,為油站品牌賦能。
3、供應鏈的升級。這針對有供應鏈需求的加油站,提供供應鏈全場景的解決方案。即通過質量保險化、能源溯源化、供應鏈可視化等,將能源供給側及商業車主需求側供需透明對齊, 使能鏈云的上下游生態互聯網絡具有更強大的供應鏈集采能力。
4、新能源新業態引入。著眼于加油站未來打造綜合能源港服務。即利用能鏈云在加油/加氣/充電業務上的技術資源全覆蓋,幫助民營油企新能源升級,實現多類型能源供給互聯互通,助力能源供給綠色低碳化、節能高效化和生態化的轉型。
研究能鏈云的模式不難發現,其在構建一個能源數字化的生態圈,讓各個能源鏈條之間實現數據互通,縮短加油站與上游煉廠的溝通路徑,通過搭建能源產業的數據中臺,完成用戶的數據化,同時通過線上流量紅利與線下場景布局的相互驅動,形成了多飛輪效應。
在此之前,能鏈已是能源互聯網領域的超級黑馬,完成新一輪融資后又成為2019年中國能源產業互聯網中的獨角獸,4年時間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有著其可取之處。因此,在研究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中,能鏈是一個很值得深度研究的范本。
或許,未來的能源產業趨勢正如戴震所說,未來的加油站、充電站將不再是單一的能源供給站,而是將加油和充電等場景融合的綜合能源港,而要在巨大的分散市場中搭建起這個能源港,也必將是場持久戰。如同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UBER沒有一輛車,全球最大的零售商Alibaba沒有一件商品庫存一樣,能鏈沒有一座加油站/充電樁,卻或可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數字化開放平臺。
大浪淘沙,經過時間的洗刷,留下來的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