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國最大的工會為爭取降低工人工作時間和提高工人工資,組織工人罷工,導致工廠生產線面臨停產,為制造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不只是德國,隨著人力成本的持續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人力問題已成為困擾全球制造業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2012年我國“人口紅利”開始出現拐點,勞動力市場的勞力增長率開始下降,人力成本開始攀升。“招工難”、“用工荒”等開始影響著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發展。
為解決企業用工問題,一場轟轟烈烈的“機器換人”行動開始在全球鋪展開來。如今,“機器換人”已在我國多個省份展開,各地方政府也表現出對“機器換人”很高的熱情,甚至給予了高額補貼。在浙江以及廣東各地,政府部門正在為企業“機器換人”提供補貼,用來購買包括機器人在內的自動化設備,數額從10-15%不等,有的地方甚至達到20%。
在政府的資助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快了“機器換人”的步伐,推動生產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轉變。作為傳統的儀器儀表制造行業也加入了“機器換人”的浪潮。一些儀表企業通過引入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2016年7月,威勝集團的人車協作系統投入使用,利用最新的七軸機器人與人力協同工作,實現生產效率提升45%,人力成本降低50%。
當前,還有一些制造業企業對“機器換人”的認識也不再簡單的停留在解決勞動力短缺這一問題上,而是更希望借助“機器換人”及由此延伸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繼而形成新的市場競爭優勢。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以機器人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正在成為我國制造業下一輪發展的新引擎,推進“機器換人”已是大勢所趨。
面對“機器換人”浪潮的洶涌而至,一些機器人來和人搶“飯碗”的言論甚囂塵上。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首先,“機器換人”換掉的只是一些重復率高且缺乏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并不代表企業不需要人了,而是需要具備更高能力以及價值的人,比如技術型的工程師等專業性的人才。
其次,“機器換人”,機器人不但不會搶走工人的“飯碗”,還會為工人創造更多包括編程、設備操控、機器人維護等高端的技術崗位。在不少招聘網站上,有許多招聘機器人維護、操作、編程的崗位,月薪高達上萬元,而且是“急聘”“急招”。
不管你是否接受,“機器換人”的浪潮正在一步步向人們逼近。在這場“飯碗”爭奪戰中,如果想成為贏家,就應該及時為自己敲醒警鐘,積極學技術,增加勞動的含金量,用智慧和能力來武裝自己,成為機器的操縱者。如果不懂得變通,只單純依靠體力勞動來實現自身價值的話,那么等待你的終將是被機器人取代的命運。
供職于廣東某公司的小王,工作曾一度被機器人所取代,但通過技能學習后,已經重新上崗,從普工晉升成為技術員,還加了薪。
身處“機器換人”大潮中的儀表工人,你準備好了嗎?
文章鏈接:中國儀表網 http://www.ybzhan.cn/news/detail/6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