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源資源與需求呈逆向分布,80%以上能源資源分布在西部地區,而75%的能源需求在東部發達地區,客觀上決定了跨區輸電的格局。為了實現遠距離輸電,近年來電網投資力度持續加大,為電工裝備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南瑞、許繼、平高等一批國內企業獲得了快速成長,高端產品和關鍵設備研制能力大幅提升。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開放兼容、雙向互動、高效經濟、清潔環保的智能電網體系。持續的政策環境助推了智能電網裝備制造企業的蓬勃發展。
經過近幾年的技術攻關和工程實踐,我國企業已經全面突破從發電到用電各技術領域的智能電網核心技術。張北風光儲輸示范工程等智能電網示范項目,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亮點,在世界范圍都是絕無僅有的。“國家電網智能電網創新工程”項目更是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多位專家在研討會上表示,智能電網的投資機會存在于電網各環節,包括智能調度、新能源接入、電動汽車產業等。不僅如此,隨著世界范圍內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發展,電網將真正實現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國內的投資機會在加大。國家電網計劃今年全年新裝智能電表6058萬只,2017年底完成6.6萬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另一方面,國內智能電網企業紛紛實施國際化戰略,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南瑞集團總經理奚國富認為,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加快企業“走出去”,不能靠簡單的產能轉移,而應靠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取勝。
在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前副主席EnnoLiess透露,迄今已經有400位左右的中國專家參與了IEC標準化工作。中國專家牽頭和參與的標準涉及電動汽車充換電、智能調度、柔性直流技術等智能電網的方方面面。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