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為了進一步落實中央“三去一降一補”結構性改革,今年以來,省發改委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步伐,擴大了交易規模和品種。截至7月底,全社會發用電量取得了較大增長。1至7月份,全省累計完成發電量742.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77%,全省全社會用電量742.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7%。上半年,計劃直接交易電量50億千瓦時,實際完成47.75億千瓦時,完成率95.5%。預計全年將完成直接交易電量200億千瓦時,發電企業電價平均下浮0.0358元/千瓦時,為參與用戶降低購電費用7.17億元,增強了我省參與用戶在全國同行業的市場競爭力,為陜西經濟穩增長做出積極貢獻。
省發改委今年組織完成了兩次自主協商模式的電力直接交易,合計成交電量150.9億千瓦時,共有19家發電企業和230余家電力用戶參與,發電企業成交電價平均下浮0.0226元/千瓦時,為參與用戶降低購電費用3.413億元。同時,針對部分大型工業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困難,按照“一企一策”原則,促進企業恢復生產,目前,共有12家電力用戶和9家發電企業參與新增電量直接交易,新增電量合計28.1億千瓦時,參與用戶銷售電價平均下浮0.098元/千瓦時,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合計讓利2.757億元,這項工作極大程度的增加了我省高載能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促進作用。據測算,新增電量可提高陜西電網統調火電企業發電利用小時近120小時,增加直接工業產值121.9億元,增加上繳利稅5億元,解決萬余名職工就業,同時帶動企業生產用煤、發電用煤合計236萬噸,促進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協同發展。
此外,積極推進榆林地區電力體制改革試點。省發改委在2016年下半年安排21億千瓦時電量在榆林市開展網上競價交易試點,積累我省網上競價交易經驗,實際成交電量22.7億千瓦時,共有5家發電企業和49家電力用戶參與,發電企業成交電價平均下浮約0.0475元/千瓦時,為參與用戶降低購電費用近1億元。 來源:陜西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