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電網已經連續多年對智能電表進行招投標采購。2012年,國家電網對智能電表的招標量達到7588.69萬只,完成了規劃量的138%,同比增長12.17%。這種增長主要源于政府從2012年4月開始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全國7月份全面實施階梯電價制度。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指出到2020年,將基本完善市場決定機制。2015年,國家電網招標智能電表6060萬只,其中涉及的招標金額十分巨大,對電表市場的影響可以說是十分明顯。今天,筆者從《意見》出發,看看未來電表市場需要如何結合價格機制?
電表發展需順應電價改革
《意見》中明確指出將逐漸開放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減少國家對市場的壟斷程度。電網作為民生的基本,一直都控制在政府手中,因此電價改革一直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隨著近幾年的輸配電價開放,電價改革開始逐漸往市場靠近。此次開放了市場,預示著電價改革也需要開始大膽創新,使其能順應新機制。政府的調控將會得到限制,同時政府會提出保證性政策來加保證價格改革穩定發展,像“蒙西”(內蒙古西部電網)此次電改的交叉性補貼政策就是促進電改市場穩定的政府手段。
電價的成功改革能夠使電表企業減少對電表的成本預算,同時能刺激自身的智能電表研發進程,以達到在市場上占有優勢地位。同時有利于居民普及智能用電,加快“一表一戶”進程,提高電表甚至智能電網的普及度。 來源: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