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亦對外透露,《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即將出臺。這也是官方首次回應關于新電改方案的進展情況。
雖然具體的文件尚未公布,但是新電改方案的主要框架已經曝光:“四放開、一獨立、一加強”,即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交易平臺獨立,加強規劃。
電價市場化進程推進
王禹民在兩會期間介紹,新電改方案主要是解決“五大問題”:一是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形成由市場決定電價的機制,以價格信號引導資源合理利用。二是構建電力市場體系,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三是支持清潔能源發展,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四是逐步打破壟斷,有序放開競爭性業務,調動民間資本積極性。以及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電力統籌規劃。 據了解,下發的新電改方案包括了30余條內容。
“按照我的判斷,新電改方案在一些大框架上仍會延續深圳的電改思路。”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除此之外,可能會增加關于推廣直購電、電力市場建設等適用于全國的內容。
2014年11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明確指出,將在深圳市建立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完善輸配電價監管制度和監管方法。2015年1月,深圳正式啟動試點電改。
在華北電力大學教授、發改委電力體制改革專家咨詢組專家曾鳴看來,深圳試點的最大看點在于厘清了電網企業的主要職能就是輸配電,收取“過網費”。而此前電網企業不僅承擔著輸配電的職能,還參與購電、售電。本次深圳的試點改革,轉變了電網公司“低買高賣”的盈利模式。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測算,在深圳試點電力改革后,2015年~2017年深圳電網輸配電價水平分別為每千瓦時0.1435元、0.1433元和0.1428元,比2014年的每千瓦時0.1558元下降1分多錢,并呈現逐年降低趨勢。
林伯強表示,深圳電改的效果一看價格、二看服務。電價下降1分錢,廣大的電力用戶企業直接受益,同時深圳電改提出的輸配電資產被明確為“包括電力行業管理部門認定符合規劃的包括線路、變電設備以及其他與輸配電業務相關的資產”。 尤其厘清輸配電價成本為全國徹底取消各種交叉補貼提供了成本核算的參考依據。
電力過剩區試點先行
電力體制改革在中國提了十多年,但真正的突破性進展都出現在最近兩年。
“這主要在于中國現階段電力需求放緩,此時改革對用戶影響相對較小,有利于調動發電企業的積極性。”多位電力行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3月10日,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工業現狀與展望》報告顯示,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的3.8%,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4286小時,處于歷史低位。而中電聯預計在2015年全國電力供需繼續總體寬松,預計全年社會用電量5.7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左右,但火電設備的利用小時可能再創新低。
在林伯強等多位行業人士看來,電力富足是中國當下進行電力體制改革的宏觀背景,但新一輪電改不會立即在全國鋪開,而是會集中在中國電力富足地區進行試點先行。
申萬宏源電力行業分析師劉曉寧指出,新電改將在供電能力過剩的以及擁有多元化電網配輸端的地區進行試點,這些地方可能包括內蒙古、云南、東北三省以及四川、陜西、山西等擁有省區級電力企業的區域。
其中,內蒙古即將進入試點的消息已經明確。 2015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證實,內蒙古進行輸配電改革一事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準,將推行輸配電價試點改革。改革的主體是內蒙古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即蒙西電網),主要負責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鄂爾多斯等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電網業務。
在劉曉寧看來,不僅在于蒙西電網作為省級地電企業,擁有非獨家壟斷的輸配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內蒙古的煤炭、風電、光伏等資源豐富,是中國主要外輸電力地區。但是由于外輸通道建設滯后,內蒙古的發電產能存在較嚴重的過剩現象,其直購電規模全國第一,這些要素讓蒙西電網更容易試點輸配電價改革。
同時,云南和東北三省也有著過剩的發電能力,后期或通過試點擴大經營性電價的市場規模。另外,像四川、陜西和山西等擁有地方電力企業的省份也有開展電改的優勢,因為這些地方電力企業在各自省內有較大規模的發電、輸配電市場,這種多元的輸配端形態使得政府更易監控和核定輸配電力成本,為開展輸配電改提供基礎。
5.5萬億度售電市場將啟動
這場涉及從發電企業、輸電企業、電網的改革也被認為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單體產業重組”。
“未來電改必將推出競價上網,同時又將引入多元化的交易主體,這也意味著,在電力需求放緩的背景下,電力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同時,如果引入獨立的交易平臺以及繼續擴大直購電的規模,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下降或也成為一個大趨勢,會給電力企業帶來較大的壓力。”陜西一家大型電力企業人士坦言。
但該電力人士也認為,隨著售電側業務的放開,更多的發電企業也將成立新的售電公司,這也將給電力企業帶來新的業務模式。
此前有消息顯示,目前深圳市已經成立了獨立出南方電網的售電公司。
“就像一個人去菜市場買菜,可以選擇的商家很多,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品種。”林伯強也認為,未來售電側的變革會很大,電網企業、發電企業、互聯網企業以及一些專門的服務公司,都可以進行售電。對于電力用戶而言,用電成本減少、享受的服務更優質。
“全國5.5 萬億度售電對應的萬億元級別市場即將開啟。“劉曉寧在研究報告中也分析指出,現有的獨立配售電企業、高新產業園區或經濟開發區、社會資本投資、分布式能源的用戶或微網系統、公共服務業和節能服務公司以及發電企業這六類企業將會在多元化競爭的格局下進入售電領域。
其中,獨立配售電資源企業和區域發電企業由于已有銷售渠道和生產優勢,更利于涉入售電市場業務。
不過,在曾鳴看來,售電側改革的最終方向,但是由于其需要制定詳細的細則,也可能會對企業的資質進行認定,所以中國的售電側的改革將是一個漫長、緩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