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風裁光看柔性直流
據了解,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集結了直流輸電輸送距離遠、線路損耗小、輸電方式靈活、可隔離交流故障等多種優點,又避免了傳統直流輸電依賴交流系統,容易換相失敗,功率倒向困難等缺點,是目前為止電力系統領域最靈活、最優質的輸電方式,可以廣泛應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網、分布式發電并網、孤島供電、大型城市電網供電等領域。此前,國家電網公司于2011年7月投運了亞洲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上海南匯風電場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那么,如此高新技術為何不落戶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而青睞于電網較小、島礁眾多的舟山群島?據了解,舟山電網是典型的海島型電網,受海島地理條件限制,電網整體網架還不夠發達,島嶼間相互聯系較弱。同時,近年來舟山大力發展分布式新能源,促進能源及經濟轉型。
舟山供電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 “新能源具有間歇性、不穩定性等特點,受網架規模限制,舟山電網對風電等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適應性較差,容納能力有限,傳統技術也不能很好解決這一問題。”對此,國家電網公司創造性地提出用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突破海島供電瓶頸,將輸電領域最前沿技術落點舟山。
作為世界上首個五端柔直工程,此前沒有成熟的工程運行經驗可以借鑒。因此,上述人士表示:“舟山柔直工程的建成投運,將極大提高舟山海島電網供電可靠性,為風能等新能源開發與接入打下堅實的基礎。”
提升直流輸電國際競爭力
據了解,“多端”是相對于“兩端”而言,兩端柔性直流輸電僅能實現點對點的直流功率傳送,而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比兩端柔性直流輸電要復雜得多,能夠實現多電源供電、多落點受電,可以在多個島嶼間形成大容量、遠距離、多端點的直流輸電網絡,實現島嶼間的電能互通,使各島嶼之間的電能可以快速相互調配。如舟山五端柔性直流輸電項目分別在定海、岱山、衢山、洋山、泗礁建設一座換流站。隨著工程的投運,舟山形成了北部主要島嶼間的直流輸電網絡,并加強下轄諸島的電氣聯系,為風電等新能源的開發打下基礎。
目前,世界各國已充分認識到柔性直流輸電在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歐美等國已有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網絡的建設規劃。其中美國的Tres Amigas Superstation三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用以實現東部電網、西部電網、德克薩斯州電網三個主要電網的互聯,預計2016年投入商業運行;瑞典—挪威的South West Link三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用以提高挪威奧斯陸地區電網和瑞典西海岸電網之間的電力傳輸能力以及傳輸系統的靈活性,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兩端建設。
此前,南方電網公司于2013年底率先建成了世界上首個四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掌握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成套設備設計、試驗、調試和運行全系列核心技術的企業。此次舟山五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的投運,則標志著國家電網公司在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領域占領了世界電力科技的制高點。
同時,開展大容量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的建設,有利于進一步掌握柔性直流輸電的核心技術,積累運行經驗,為將來建設更高電壓等級和更大傳輸容量的柔性直流輸電網提供技術積累,進而提高我國電網的整體科技含量,推動我國直流輸電成套設計、制造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