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雙福農貿城充電站原址位于農貿城內,占地面積約280平方米,建有8個直流快速充電樁,自2016年建成后,前來充電的電動車比較穩定,每月充電量超過3萬千瓦時。
而到了2019年底,該充電站場地租賃合同到期后,租賃方和承租方因租賃費用未達成一致,使該充電站經營逐漸陷入困境。
“農貿城管理方提出高于當地數倍的租賃費用,雙方多次協商無果。”重慶江津區供電公司營銷部專責馮毅介紹,因場地租賃未能續約,農貿城管理方阻撓電動汽車進站充電,并在充電站進站路口澆筑了水泥樁,該充電站被迫停運。
7月上旬,江津區供電公司經考察后,決定將充電站搬遷至2千米外的新址,場地租賃費用每年5萬元,對前來充電的電動汽車車主影響不大。
“我們都盼著充電站早點營業,這樣我們充電也方便。”居住在江津雙福街道的市民吳東說。他家有一輛電動汽車,前段時間充電站受阻不能充電后,只能到20多千米外的其他充電站充電,增加了充電成本和時間。
江津雙福農貿城充電站遷建僅是國網重慶電力實施充電站“一站一策”治理的案例之一。自充電樁委托運營后,國網重慶電力圍繞提升充電效率效益,充分發揮重慶電動汽車公司市場化靈活優勢,持續開展與T3出行、曹操專車等充電大客戶的合作,深入分析充電站零電量、低電量原因,編制“一站一策”治理方案,對使用率較低的充電站采取搬遷、交流慢充改造為直流快充等措施,提升充電樁使用率和充電量。
統計數據顯示,7月,委托重慶電動汽車公司運營的399個充電站1790個充電樁的充電量環比提升10.6%,實施“一站一策”治理的成效明顯。
細化運維分級劃分 降低運維搶修成本
在充電樁運營中,降低運維搶修成本是充電站減虧增效的有效途徑。8月28日,重慶帕美來科技有限公司兩名員工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北碚區金刀峽景區充電站,巡視站內設備,查看充電樁運行有無異常,清潔充電站、樁。這是間隔一個星期后,該公司對該充電站進行的例行巡視。
重慶帕美來科技有限公司是重慶電動汽車公司充電站的委托運維單位,負責重慶主城11個區縣的充電站運維和故障搶修處理。
“我們根據電力公司的充電站運維分級方案,對區域內的充電站進行分析和細化分級,運維成本節省了不少。”重慶帕美來科技公司負責人于海斌介紹說。該公司根據充電站空間距離、使用率等指標,將充電站細分為三級,在不影響用戶使用度的前提下,延長巡視周期,降低人工和車輛運行成本。
分級運維實施一個月后,降本增效成效顯著。“像偏遠的充電站,巡視運維費用減少一大半。”于海斌說,部分充電站空間距離遠,且使用率不高,以前每周至少要去巡視一次;現在細化分級后,對三級充電站間隔一周巡視,巡視周期延長一倍,運維成本就下來了。
重慶電動汽車公司按充電站類型、充電頻次、利用率等因素,細化充電站現場運維分級劃分,分為一級充電站67個、二級充電站109個、三級充電站223個,同時明確了巡視、月度檢修、故障處理時限要求,確保巡視周期延長,運營服務不打折,并按照“統一管理、統一維修”方式開展備品備件管理,降低自身運維成本超過50%。
“委托重慶電動汽車公司經營后,我們不再承擔場地租賃費和運維費用。”國網重慶電力營銷部智電處副處長龍方家介紹,重慶電動汽車公司獨享增值服務所有收益,并按照一定比例與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分成服務費和補貼,預計下半年充電量完成2000萬千瓦時,實現充電量與經營收益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