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批準后的《條例》共七章四十四條,包括總則、發展規劃、信息基礎設施共享、信息采集共享、應用推廣措施、法律責任和附則等內容,基本符合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實際。條例出臺后將成為調整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利益關系、規范行為的準則和依據。
智慧城市是一個多應用領域、多層次、結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需要對不同領域、不同系統、不同類型的海量數據進行采集、存儲、處理、整合、挖掘和交換。當前“銀川模式”正引領智慧城市發展的方向,“銀川模式”不僅在國內成為焦點,在全球也已成為“智慧城市真正落地”的標桿。以商業模式、管理模式、技術架構、專職監管和地方立法保障為五大特征的“銀川模式”,解決了智慧城市建設中投資難、運維難、共享難、頂層設計、無法可依等問題。
銀川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工委書記、局長馬杰告訴記者,近年來,銀川市委、市政府緊跟時代步伐,主動適應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與中興通訊強強合作,打造出具有全國特色的智慧城市銀川模式,但隨著全國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快速發展以及我市智慧城市建設逐步完善,也顯現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難、數據共享難、數據管理難等諸多問題,因此以法律手段做保障是依法推進智慧經濟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向規范化、科學化、可持續化邁進是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也是打造智慧城市3.0版重要一步。
據悉,此項《條例》屬于創制性立法,所謂創制性立法就是國家尚未制定法律而通過授權由國務院或者有地方立法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較大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授權范圍制定法規,進行先試,既解決國家或當地急需解決的問題,又為國家制定法律提供經驗的一種立法方式。 來源:中國電力電子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