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趙坤
頁巖氣正改變著當今世界的能源格局。有關機構的統計數據預計,今年全年,全球頁巖氣產量將達到3600億立方米,約占全球天然氣總產量的10%。我國頁巖氣蘊藏量巨大,有關企業也在加緊對頁巖氣的開發。根據此前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設置頁巖氣探礦權54個,鉆井400口。
在10月16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頁巖氣大會上,與會專家表示,我國具有加快發展頁巖氣的有利條件,機遇與風險并存,如果措施得當,頁巖氣產業在我國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北美仍是當前發展中心
在感受到美國“頁巖氣革命”的巨大影響之后,全球許多國家都看到了頁巖氣產業未來發展的光明前景。澳大利亞、奧地利、波蘭、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都已加快了頁巖氣開發的步伐。但由于受制于各國的不同發展環境,目前,全球頁巖氣產業的發展中心仍然在北美地區。
據有關機構的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6月,全球頁巖氣勘探開發總鉆井數超過14萬口,實際總投資累計8000~10000億美元。而截至今年6月,北美之外頁巖氣鉆井總數不足800口,總投資不足150億美元。
初步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球累計生產頁巖氣約15000億立方米,其中,2013年生產頁巖氣約3300億立方米,幾乎全部來自美國、加拿大。值得欣喜的是,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推動下,工業規模頁巖氣開發已經擴展到了中國。初步預計,2014年,全球頁巖氣產量將達到3600億立方米,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中國,約占今年全球天然氣總產量的10%。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潘繼平在此次論壇上表示,各國頁巖氣資源潛力、地質特征、自然環境均有差異,同時,各國社會條件、能源體制和政策也都有差異,所以各國勘探開發進展不一,進度、成效差異巨大。“全球頁巖氣勘探開發仍以點上突破、局部發展為主,遠未形成整體發展的全球大場面,總體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在全球范圍實現資源潛力到儲量產量大規模轉變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技術創新與能源體制及政策仍是全球頁巖氣發展的關鍵。”潘繼平說。
明年產量或超65億立方米
國土資源部上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7月底,全國共設置頁巖氣探礦權54個,面積17萬平方千米;累計投資200億元,鉆井400口,其中水平井130口;累計完成二維地震2萬千米,三維地震1500平方千米。
中石油、中石化、延長石油相繼在四川、鄂爾多斯盆地的長寧、威遠、昭通、涪陵、延長等地取得突破,獲得三級儲量近5000億立方米,形成年產15億立方米產能,建成首條93.7千米的輸送管道,累計生產頁巖氣6.8億立方米。預計2014年頁巖氣產量15億立方米,2015年有望達到或超過65億立方米的規劃目標。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王進在論壇期間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具有快速發展頁巖氣產業的有利條件,如果措施得當,其在我國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65億立方米的產量目標應該是能夠完成的,我希望到2020年我國的頁巖氣產量能達到1000億立方米。”油氣企業近期的強勁表現顯然給了業內人士信心。據了解,近期,我國四川盆地海相地層頁巖氣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2012年以來,中石化在重慶涪陵區塊施工水平井79口,投產27口,多口水平井獲得高產氣流,單井日產量達10萬立方米以上,獲得三級儲量2500多億立方米,其中已探明地質儲量1067.5億立方米,形成近10億立方米的年生產能力,累計產氣6.11億立方米,實現了我國首個大型頁巖氣田的規模開發。
中石化計劃2013~2015年累計施工鉆井253口,總投資215億元,預計2014年產量超10億立方米,2015年接近35億立方米。中石油在四川長寧、威遠等區塊實現勘查突破,獲得三級儲量2000多億立方米,計劃2014~2015年累計施工鉆井154口,總投資112億元,預計2015年產量超25億立方米。
國產裝備研發實現突破
與勘探開發快速發展的同時,技術裝備領域的研發也在跟進。中石化最新發布的消息顯示,國產橋塞及配套技術已在重慶涪陵頁巖氣田焦頁42號平臺成功應用。這是國產橋塞及配套技術首次大規模應用于頁巖氣商業開采,它的成功應用實現了頁巖氣工程技術裝備的完全自主化、國產化,這標志著中國頁巖氣開發核心技術裝備制造完全擺脫對外國公司的依賴。
在此次論壇上,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主任包書景也證實了這一消息。“各國地質條件不同,雖然一些國家的設備經過實踐已經有了較為成熟和成功的經驗,但可能應用在我國并不適合。”據其介紹,隨著我國國產裝備的不斷研發及開采技術的進步,我國頁巖氣開發成本已顯著下降。“有的井的成本已經下降到5000多萬元。”這和此前動輒上億的成本相比已經下降不少。
此外,雖然在第二輪探礦權招標時,有關部門已經敞開大門,允許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到頁巖氣的開發中,但多數企業進展緩慢。王進建議,國家應繼續進行油氣管理體制改革,開放市場主體。“應鼓勵設立頁巖氣產業投資基金,支持行業發展。
未來,希望能涌現出大批勘探開發技術型的民營和混合所有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