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楊女士的兒子帶著多年來自家記錄的購電信息和更換電表時的余電量記錄找到本報。他告訴記者,7月28日,電力換表人員到楊女士家摘除原先的插卡式一戶一表,當時填寫了一份表,換表人員在上面記錄剩余電量為1664度,并讓楊女士簽字。但是更換后的新智能電表內的余電量卻僅為603度,為此,楊女士的女兒于8月12日找到城南供電分公司和平營業所。一位相關負責人告知她,電表內機械計量部分顯示其剩余電量為603度,而電子計量部分顯示為1664度,是電子顯示出了故障,但表示可以在603度的基礎上,增補200度電。昨日上午,楊女士的兒子再次到該營業所質詢,值班人員表示是原來的電表有故障,可以與有關部門進一步協商。
對于電力營業所的解釋,楊女士的家人都難以相信,她的兒子拿出楊女士多年來記錄的購電信息,每次購電量、插卡后的余電量和用電量都是很符合的。“我母親非常細致,買多少電,用多少電,剩多少電,她都會留意,從來沒有發現電表有什么故障或者誤差,怎么一換表就說有故障呢?”
電表的故障到底出在哪里?昨天下午,記者將此問題向城南電力分公司相關部門進行詢問。營銷科負責人李先生經過核查后解釋,楊女士家所使用的一戶一表內分為機械計量和電子計量兩部分,其中機械計量部分顯示剩余電量有603度,電子計量部分顯示剩余電量有1664度。他們認為電子計量部分存有“顯示故障”,還是以機械計量部分為準。
然而,楊女士的兒子對原電表電子計量部分故障的解釋表示難以令人信服。他提出質疑,其一,在更換電表時換表人員讓楊女士在單表上簽字確認的是余電量1664,沒有說明機械計量和電子計量不符的問題。其二,就算是原電表有故障,如果電力部門最終仍以機械計量為準,那還何必更換智能電表,新的電表也是電子產品,如何才能保證不出錯。城南供電分公司營銷科的李先生表示,將會和楊女士的家人進一步協商解決。(記者姜樾實習生陶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