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我國配電和用電側的投資落后于輸電側投資:在國外的電網投資大概是電源投資的1.2倍左右。其中配電投資是輸電的1倍多。相比之下中國配電網的投資不足輸電網的一半,其主要原因是配網穩定性并不在國網的考核范圍中。但是在提升用電質量的驅動下,下階段國網投資將向配網側和用電側延伸;用電側智能化的基礎架構正在搭建:用電側主要解決的是需求管理的問題,而要實現分時電價、乃至實時電價、雙向電價,最關鍵的是電表的真正智能化,而不是停留在目前僅能實現遠程抄表的程度。未來智能電表不僅將成為智能家電的重要“網關”,也將成為分布式電源接入的重要計價方式。從目前的低壓載波技術來看是無法滿足未來傳輸容量和穩定性需求,電表還將面臨功能和信道上的技術升級。
?????? 變電智能化有望成為近期啟動的環節:智能化變電站與目前的變電站相比,增強了智能化的功能,其中包括自適應、自協調、互動、控制等。從進度上來看,目前已有20多座智能化變電站建成,今年至明年試點將擴大到200家。未來此環節投資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我們認為最終變電智能化的穩定性是否能符合預期是接下來推動行業的重要因素。
???????? 智能配電網將是未來智能電網的核心:從國外經驗來看,配網是智能電網技術和投資的主要吸收地,主要原因是配網側集中了分布式電源(包括光伏、風電、充電樁)以及配網自動化等智能電網的核心部分,也是支撐整個智能電網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同時配電網覆蓋面廣,包含了大量的線路損耗,智能化改造具有顯著的經濟意義。從技術可行性上來看,配電網電壓等級適中是最為適合進行智能化改造的環節。但是在中國電力體制尚未完善,配網主要資金來源是地方和區域電力公司自籌的方式,國網短期直接投資動力有限。
??????? 各環節啟動時間先后順序判斷為用電、變電、配電:用電側智能化關鍵點智能電表已經開始大規模安裝,未來用電側將向技術縱深和運用領域升級發展;變電智能化試點已經鋪開,在穩定性和技術成熟度提升以后,今明兩年將有望迎來行業性的啟動時機;配電目前僅限于試點起步階段,后續鋪開依賴于投資力度。
?????? 空間上來看,變電和用電主要受益方是目前的大型一次和二次設備供應商,而配電將是未來智能化增量最大的領域:變電環節增量是一次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和控制升級,所以受益方仍然為傳統的設備提供商為主,趨勢上來看一次和二次設備的融合將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用電側的核心為電表的智能化,主要競爭格局也已經確立。配網是新技術增量較大的部分,包括分布式能源接入、微網、充電樁、智能建筑、配網自動化等都需要大量新技術的支撐,期間將會有更大的技術型企業成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