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久久一_91视频欧美_国产高清999_成人7777_在线观看国产免费视频_亚洲男人a区AV在线天堂

技術論文TECHNICALPAPERS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前沿 » 技術論文
技術論文

發展智能電網 中國優勢很多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7-14  來源:上海儀器儀表行業協會  瀏覽次數:99

??????? “智能電網”——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的國策。全球金融危機催生了“智能電網”,未發生金融危機時,虛擬經濟的“繁榮”模糊了實體經濟與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間存在的一系列尖銳矛盾,電力的變革顯得既不重要,又不緊迫,也不可能。“智能電網”對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重塑競爭力將起重要作用,但其意義絕非僅僅是應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權宜之計。

國際智能電網背景

在世界“綠色產業革命”的大環境下,二十多年來,世界發達國家在政府主導下,提出了一系列有關電力發展的戰略規劃。先期重點在發電方面并取得了很多積極成果,如美國先后提出了CCT《清潔煤發展計劃》、CCPI《清潔煤創新發展計劃》、FUTURE GEN重大示范項目計劃等等。2003年美國政府在《電網—2030》規劃中首先較完整提出了智能電網的戰略構思,“智能”是手段為其戰略構思宗旨、目的服務,其后進行了大量的技術研究、工業示范、社會試點直至局部商業化運營,現己成為美國政府的重要國策。2005年歐盟將智能電網上升到國家戰略地位開展研究。美國能源部關于智能電網定義表述為:智能電網是采用先進的傳感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來保證更為高效、經濟和安全地發電、輸電和供電的現代電網,它集成了從發電、輸電和配電以及用電設備領域的大量有益于社會的創新技術和手段,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未來社會需求。

智能電網戰略宗旨、核心、技術管理措施的提出和實施標志著世界電力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美國的“統一智能電網”、歐盟的“超級智能電網”都是一種形象性稱呼,之所以得到世界認可,并不是因為它的稱呼,而是因為它的戰略構思內容符合當今能源變革的宗旨、目的并已局部證實能起到實效。

因國情和電力發展階段不同,各國智能電網定義、內含、重點會有所區別,但其“安全、經濟、高效、清潔、低碳”的變革宗旨、核心應是相同的,采用先進傳感、通信、控制技術,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決策、互動化交易等技術管理措施特點是相同的,可以認為當今智能電網戰略宗旨、核心、技術管理措施的提出和實施標志著世界電力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智能電網”與傳統電網都必須遵循電力的基本規律,都含有不受時間限制的相同基本理念,它們的核心、基本形態、關鍵技術有相同、更有不同之處。

歐美發達國家提出的智能電網戰略重點在供用電側,包括接納可再生能源、需求側的智能管理、雙向互動等,和更大范圍的高壓聯網,它符合歐美發達國家實際國情、電力發展階段以及基礎現狀。

從中國具體國情看,在中國稱為“智能電力系統”戰略更為確切,只有發、輸、供、用全方位的變革、創新、發展才能真正達到電力變革的宗旨、目的,這四方面變革、創新、發展是互相關聯、互相促進,需要協調有序的推進,任何方面過度超前或滯后,都會嚴重影響中國電力發展進程。從廣義電網概念,以高效、低碳為核心的電力變革、創新以及國際上容易認知角度看,可以稱為智能電網戰略,與以往稱為電力發展規劃相比,也更具有時代特征。

中國智能電網戰略研究應包括發、輸、供、用四個方面變革、創新、發展。與發達國家不同的國情和電力發展階段要考慮在其中,如中國未來二、三十年中仍要以較快電力發展滿足需求增長,能源資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與需求地域分布不均衡,煤電為主的電力結構長期存在等。與發達國家不同的基礎現狀也必須要考慮在其中,如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優化調整,電源結構優化調整,分布式能源系統,傳統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可再生能源應用基礎性研究等基礎水平還有相當差距。

中國智能電網戰略與認知程度和科學態度。 當今中國智能電網戰略正確制定和今后成功實施主要取決于我們的認知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沒有深刻認知就不可能把危及我們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轉變為我們的發展機遇,沒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我們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應對戰略。

世界能源、電力變革的必然性

世界能源深層次變革。 能源過去、現在和未來始終影響和改變著人類和世界的命運。由于世界上所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依賴性,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能源地域分布的不均勻性,全球化石能源資源的有限性,地球氣候變化對化石能源利用的限制性,加之全球經濟一體化、地緣政治條件、各國能源戰略安全和競爭態勢等相關的政治經濟因素,形成了當今世界圍繞著能源的種種錯綜復雜矛盾,而且日積月累越來越尖銳,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提出了嚴重挑戰,從而醞釀并實際已經展開著世界“綠色產業革命”, 其核心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低碳能源結構,包括經濟發展模式變革、能源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人們生活方式轉變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轉變,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低碳經濟也已納入中國發展計劃的核心。去年秋天以來全球金融危機更集中引發了世界能源深層次變革。

全球化石能源資源有限性。 按BP2008年世界能源統計:全球化石燃料可開采煤炭133年,石油41年,天然氣60年,天然鈾資源按現耗用水平可供82年;中國煤炭可開采45年,石油11.3年,天然氣27.2年,天然鈾資源可供4000萬千瓦核電50-60年。按2009年中國能源蘭皮書指出:按當前能源需求水平,中國煤炭剩余儲量保證程度不足百年,石油不足15年,天然氣不足30年,如按2020年能源需求量估算,煤炭、石油、天然氣分別降為30年、5年、10年。雖隨探明率提高和耗用水平變化,上述年限將會有所變化,但全球化石能源資源的有限性是顯而易見的。而可再生能源資源量大并取之不盡,僅中國陸地、海上風能的技術可開發容量達5億千瓦以上,中國屋頂太陽能利用按50%計算即可達2-3億千瓦,中國5%沙謨開發太陽能就可超過30億千瓦。但由于技術、經濟等各種原因,實際上很難短期取得大規模的應用,到本世紀中葉,經努力后估計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也只能達到世界一次能源耗用的30%-50%。總之,全球化石能源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世界能源變革的必然性和緊迫性。

地球氣候變暖的嚴重性。人們已認識到地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的嚴重威脅,科學家認為大氣二氧化碳含量達到400-450ppm時,樂觀估計550ppm,即全球平均溫度再上升0.6攝氏度或1.6攝氏度,地球將會發生不可逆轉的災難性后果。2008年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己達386ppm,而世界工業革命前只有280ppm,全球近百年來平均溫升0.74攝氏度,特別近三十年來全球氣溫急速上升,二十世紀后五十年北半球平均溫度是近1300年中最高,中國近五十年平均溫升己達1.1攝氏度,全球近十年是自有記錄以來最熱十年,地球己處于毀滅性氣候混亂狀態的邊緣。200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276億噸,90%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能源生產和消耗,預計至2020年年均增長約2%,到2030年才有望零增長。全球氣候變化應對問題己成為世界各國國家戰略問題,部分國家提出了地球生態警界線為全球平均溫升不可再超過2攝氏度,該問題也已成為聯合國當今首要工作任務,聯合國認為: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國際社會己經沒有太多時間去浪費,溫度上升的速度比預想的要快許多。地球氣候變暖的嚴重性更深刻指出了能源變革的必然性和緊迫性。

地球只能承載一個正確能源戰略的中國。中國現今己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2020年中國人均GDP預計可達5000美元,一次能源需求45億噸標煤,煤炭可以基本自給占總能源需求60%左右的格局不可能轉變,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可能超過60%,雖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可能下降50%,但排放總量還要增加約60%。美國當前石油對外依存度不到30%,總的進口能源在35%水平,除經濟上耗用1萬億美元外,帶來包括國家安全等諸多問題,中國需要引以為戒。因此,中國未來的經濟總量、一次能源需求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決定了地球只能承載一個正確能源戰略的中國。

世界能源變革中最應該變革、最有潛力的是電力。世界能源變革的最終目標是無碳低碳能源,沒有無碳低碳能源就沒有低碳經濟,能源科技創新是實現低碳經濟的核心。能源變革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圍繞節約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二大方面,涉及到工業、建筑、交通三大領域。世界電力耗用一次能源占世界消費總量40%以上,其中化石能源近90%,但電力化石一次能源轉換的終端效率僅30%水平,電力排放的溫室氣體占世界排放總量的 40%以上,可見,世界能源變革中最應該變革、最有潛力的是電力。中國2008年GDP占世界6%,一次能源消耗占世界18%,二氧化碳排放占世界20%,中國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排放總量40%,在世界能源、電力變革中,中國不可能置身于外。

中國智能電網必要性、緊迫性

“智能電網”——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的國策。全球金融危機催生了“智能電網”,未發生金融危機時,虛擬經濟的“繁榮”模糊了實體經濟與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間存在的一系列尖銳矛盾,電力的變革顯得既不重要,又不緊迫,也不可能。“智能電網”對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重塑競爭力將起重要作用,但其意義絕非僅僅是應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權宜之計。

中國傳統電網變革的必要性、緊迫性。電網關聯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局限于發送供用、集中統一、單向低效、高碳排放為特征的傳統電網,已越來越不能適應世界經濟、環境變化的要求。美、歐發達國家智能電網核心是能源利用的高效、清潔、低碳,將現今傳統電網變革為“智能電網”。中國現今電網無疑同屬傳統電網,與發達國家當前傳統電網相比,除人均占有量有很大差距外,主要也是在能源利用高效、清潔、低碳差距上。

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對地球氣候影響的嚴重性比原預計更為嚴峻,應對氣候變暖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縱觀歷史和現在,發達國家是當今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責任國,中國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最大受害國,當今中國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為5.1噸,世界為4.2噸,發達國家為11噸,美國為20噸,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各國各有自己應有的責任。

中國1981-2005年GDP年均增長9.63%,一次能源生產年均增長5.28%,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一倍多,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世界18%。中國多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能效、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措施。從1994年到2006年單位GDP 二氧化碳強度下降28.7%,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下降13.6%,美國下降22.3%。2008年中國單位GDP能耗又比2005年下降10.8%,但仍比世界平均高2.4倍,美國2.5倍,歐盟4.9倍,日本8.7倍,印度0.43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已成為世界之最。

中國能源資源和消費結構不利于二氧化碳減排。世界上和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70%來自燃煤,2007年中國GDP24.6萬億元人民幣,一次能源消費26.6億噸標煤,其中化石燃料占92.6%,煤炭占70%,石油19.75%,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50%,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按分析已超過60億噸。世界能源消費結構曾經歷以煤為主向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轉變,2006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化石燃料占87.9%,其中石油35.8%,煤炭28.4%,天然氣23.7%。中國由于自身能源資源結構等各種原因,沒有發生這樣的轉變。

中國又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人均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必然需繼續增加,2007年中國人均能耗1.87噸標煤,僅為世界人均62%,2020年中國預計人均能耗達3噸標煤,二氧化碳排放可能需要到2030年甚至更遠時期才能穩定、開始下降。中國如不采取積極措施,二、三十年后人均排放量都將處于世界前列。

2009年7月召開的八國峰會上,八國集團承諾,愿與其他國家一起,到2050年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減半,發達國家排放總量屆時應減少80%。但聯合國認為:發達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有更多歷史責任,理應展開行動,以實現中期減排目標,在2020年應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總體減少40%。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如何呈現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國際形象,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暖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是:堅持履行各自責任是核心,實現互利共贏是目標,促進共同發展是基礎,確保資金技術是關鍵的原則。中國從本國國情出發,承擔與中國發展階段、所負責任和實際能力相稱的國際義務,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第一個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國將在加強節能,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大力增強森林碳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等采取有力措施。

世界各國如不實施深層次能源變革,不實施電力變革,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將力不從心,“綠色產業革命”的進程將會推遲、受挫,低碳經濟無法實現,中國同樣如此。全球金融危機為中國同樣創造了歷史機遇,中國必須抓住機遇實施總體的、深層次能源變革,傳統電網變革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不然,形勢將越來越嚴峻,除影響國際形象和面臨巨大政治壓力外,中國經濟綜合競爭力將受重挫,中國可持續發展將受到嚴重挑戰。

中國智能電網建設的可能性

中國電力的良好基礎。中國電力在總量上已并將可以滿足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中國煤電、水電、輸變電及電力系統信息化水平都已相當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中國資源優化配置、“西電東送”戰略已取得明顯成效,特高壓遠距離輸電試點成功,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成功投入商業運營,可再生能源應用開始起步,“大代小”、大容量循環硫化床和各種脫硫技術廣泛應用等節能、環保舉措取得重大成效,中國超導技術的研究和成果也屬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已相當或高于發達國家,中國已經有了正確的安全穩定理念和科學的穩定導則管理,已形成了六大分區、直流聯網的“分層分區結構”和“三道防線”較為堅強的一次網架結構和系統二次合理的配置,二、三十年來中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狀況有力地證明了其有效性。

中國近十幾年通過推動“配電自動化系統”工作,部分地區供用電側的信息數字化、“智能”管理水平、雙向互動已有了一定基礎,對提高供電可靠性、降低供電網線損、接納用戶側電力已有了一定成效,但各地區很不均衡。

中國電力變革的方向。中國與發達國家國情不同,現今經濟和電力發展階段不同,總體上落后于發達國家,但電力變革的方向——安全、經濟、高效、清潔、低碳是一致的。

中國電力變革后發優勢。中國電力發展相對于世界發達國家屬后發,但有后發的優勢,其中包括發達國家先走的彎路中國可以取直或跨越,今后大量增量資產就不用二次改造,當今科技進步可以共享,發達國家己先行且又有實效的電力變革、創新,提出的智能電網概念、標準、經驗、教訓可以借鑒等等。

總之,中國電力已有良好基礎,只要能從實際國情出發,堅持科學發展觀,制定正確電力變革方向、目標的智能電網戰略,在政府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有效組織下,集國家 之力量,在實施中能將有限資源包括資金、人力、技術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在市場化電力管理體制建立條件下,中國電力變革實效在未來二、三十年中達到甚至超越發達國家是完全可能的。

中國智能電網國家戰略、國家行為

國與國的較量。現代社會,電力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電能供應如同糧食和水,一旦發生問題,將引發社會的混亂甚至動蕩,還要考慮在戰爭環境、防恐形勢下電力構架對國家經濟社會安全不構成過于薄弱的環節,加之氣候變暖等上述重要因素,美、歐發達國家的智能電網戰略成為重要國家戰略,是在政府統一主導和支持下,集國家之相關力量來制定和推動的,發達國家智能電網也是為搶占未來低碳經濟制高點的重要戰略措施之一。中國智能電網也必須是國家戰略、國家行為,從國家角度審視電網的未來,要符合國家利益、全民利益最大化,在政府主導下集國家相關之力量來制定和推動。實際上,這是一次國與國戰略、策略制定,綜合實力和搶占未來低碳經濟制高點的較量,也是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未來能源安全的重大措施。

中國智能電網戰略制定原則。中國智能電網戰略研究表面看似乎是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同步,實質不然,應有十余年之差,以往中國電力戰略研究重點除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外,主要還是解決供需矛盾,當然,當今中國智能電網戰略架構提出可能只需一、二年,這就是后發優勢。中國當前對其宗旨和基本含義還存在不少爭議,要承認這種滯后狀況,提高認識、實事求是、積極慎重、科學論證是必要原則。

智能電網戰略制定要堅持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國家責任、國家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

智能電網戰略制定要有足夠前瞻性和客觀現實性,要符合基本國情、符合中國電力發展的現階段,同時體現未來發展方向和超越世界發達國家的目標。

智能電網戰略制定要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遵循電力的基本規律,保證電力供需平衡和電網安全穩定;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充分應用當代世界科技進步的成果,取得戰略主動權。

智能電網戰略制定要注重系統性的總體充分論證和多方案優選,以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避免超現有條件許可的盲目超前,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社會效益。

智能電網戰略要進行動態管理,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補充、深化、完善。

中國智能電網核心和實施原則

中國智能電網以安全、經濟、高效、清潔、低碳為核心。中國智能電網基本形態:發送供用儲、信息和電力流雙向互動系統,集中統一與分散分布相結合的電源結構,統一協調調度。“智能電網”的核心和基本形態是在傳統電網基礎上的擴展和變革,但不論如何變革,統一協調調度是不變的,只是智能電網的調度更重要,難度更大,技術支撐要更完善,理念、體制、管理更新更迫切。

中國智能電網建立要應用或研發的關鍵技術:電力儲能、電力電子、智能電表、高溫超導、特和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靈活交流輸電和潮流控制、低碳排放清潔電源、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分布式能源系統等先進電力技術;現代傳感測量、通信、集成、控制等先進數字電子技術。關鍵技術是手段,非核心與宗旨。

中國智能電網實施原則。從智能電網所具有的深遠戰略意義,所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需要二、三十年這樣一個較長時期的漸進過程和數萬億元的資金投入以及當前中國電力發展現階段主要任務、各方面對智能電網戰略認識上分歧現實等來看,中國智能電網實施原則至少應有以下幾點:

智能電網實施的基本原則是積極慎重。

智能電網實施的目標管理原則是在統一戰略框架下,系統論證基礎上,按先急后緩、先創條件后實施、先基礎后應用、先試點后推行,分階段目標實施。

智能電網實施的經濟原則是充分發揮存量資產作用,堅持國家有限資源投入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

智能電網實施的技術和管理相互關系原則是互為條件又互相促進。如可再生能源應用、分布式能源系統、電力儲能系統相關的技術和管理要相互協調推進,任何方面過度的超前或滯后都將造成巨大資金資產的閑置,巨大社會效益的流失。又如關鍵技術研發、實施和全社會相關知識普及教育相互協調推進,實現真正意義上互動的相互關系。

中國智能電網2020年前實施重點。全面推進科學合理分區基礎上的全國聯網,安全穩定的區域交流主干網建設,安全可靠特高壓、超高壓交直流遠距離大功率輸電,高效、清潔電源包括水電、核電、超超臨界火電等。全面推進是在必要性和可能性已都具備的基礎上,中國己具備起動這一過程的條件。

局部試點、推進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系統,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熱電冷聯產,電力儲能系統,數字化信息集成系統,智能化互動供用電系統和管理,適應智能電網的調度管理系統,特別是地調信息化、控制技術升級。

充分應用當今科技成果和積極研發相關的關鍵技術,科學論證確定相關技術路線。集中國家相關資源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信息數字化和集成化;使中國電力電子和高溫超導技術在原有研發基礎上更快地應用于中國智能電網建設,突破高溫超導供電、超導儲能器和超導限流器工程應用障礙;加快各種電力儲能技術的研發,以配合電網吸納大規模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注重風能、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研發包括安全接入電網的性能技術和質量保證;積極研究潔凈煤燃燒和二氧化碳捕捉、儲存技術,力爭示范工程試點成功;加快消化吸收先進核能技術,在示范工程取得成功基礎上,全面應用于核電工程中。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技術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蜜臀AV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日日干夜夜爽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一二三 | 99色精品视频 | 国产高清黄色在线观看 | 一级成人|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欧一区二区 | 妹子干综合网 | aⅴ色欲AV片无码精品小说 | 国产色秀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a∨ |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成人本色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激情 | 欧美一级大胆视频 |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大片aaaa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区 | 一级伦理毛片 | 91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 | 水野优香在线一区二区88 | av免费看片 | 国产无遮挡免费真人视频在线 | av免费入口 |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 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午夜 | 久荜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 国产一级黄 | 在线的av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