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上旬全國統調發電量同比下降0.17%,降幅明顯收窄。此時段的日均發電量已經上升至97.64億千瓦時,為今年1月以來最高。
即使用電量降幅有所減少,但是用電量持續下降,工業增加值上漲,背離情況依然嚴重。
此前,中電聯關于5月份用電量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2.57%,與4月份3.63%的降幅相比,縮窄了接近一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5月份當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幅較4月份加快1.6個百分點。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從工業增長率上看經濟應該是進入了上升通道,一方面投資對經濟將帶來巨大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當前最終消費確實有上升的趨勢。
他并不贊同靠發電量來判斷中國工業甚至整個經濟仍然疲軟。他說,工業用電量并不總是反映經濟的變化形式,美國就存在發電量與工業增速不同向的例子。
最新數據顯示,分地區來看,東南沿海地區發電量回升趨勢明顯,廣東省發電量告別前期連續下滑局面,增幅高達11%。其余沿海地區均結束前期兩位數的大幅下滑,浙江省發電量下滑3%,上海市發電量下滑1.6%。
但高耗能產業集中的省份仍不理想,內蒙古自治區發電量下滑6.4%,山西省發電量下滑2.8%,甘肅省發電量下滑12.6%。
6月上旬較5月份-3.5%的降幅明顯收窄,值得注意的是,6月上旬工作日較2008年同期多1天,2008年端午節又在6月上旬。
數據顯示,1至5月份全國累計用電量同比下降3.66%,1至4月份累計用電量同比下降4.03%。
專家:發電量與工業增速還將背離在經濟蕭條期是常態
“亞洲金融[2.50 0.00%]危機時,我國的這兩項數據也出現背離,并且持續了大約3年之久。這一次估計也不例外,有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對于發電量長期負增長,工業增加值增速卻連續走高,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這種背離在經濟蕭條期是常態表現。
對于背離的原因,蔡志洲表示,不能機械地理解工業電力消耗和工業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我國,工業確實是電力消耗最大的部門,但在工業部門中,各個行業電力消費情況是不同的。
不包含電力部門本身,電力消耗占工業部門總消耗的比重最大的三個部門分別為: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以上部門正是受沖擊最大的行業。相對于這些重化工行業而言,我國的低能耗行業受到的沖擊要小一些。“這就是我國發電量在下降,但工業仍然保持增長的基本原因。”蔡志洲說。
另外,在各個行業內部,不同工廠產量調整的幅度不一致,也造成了用電量更大幅度下跌。
例如,在鋼鐵和有色金屬行業,小冶煉廠的單位成本較高、能耗也較高。在經濟下行時,小廠的訂單通常最先消失、或者下降得更多,因此相比大廠,小廠減產幅度更大、關停得更多。大企業的減產會從關閉落后的、或是規模較小的生產線著手,維持更先進、能耗更低的生產線運行。因此,這些行業中用電量的下跌幅度要大于產量。
統計局回應專家質疑:產業結構變化導致用電量與經濟增長“不同步”
經濟增長是要消耗電力的,兩者的變化方向應當一致,但是近期二者卻出現了不同步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16日作出回應,認為產業結構變化是導致以上情況的重要原因。
該負責人說,產業結構變化是導致當前用電量與經濟增長不同步的重要原因,主要體現為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和工業內部結構的變化。高載能產品“去庫存化”以及產業能耗下降是導致“不同步”的突出因素。經濟增速與用電量的“不同步”在國際上經濟周期性變動時也都出現過,這種“不同步”現象的出現基本上都是發生在經濟運行出現轉折階段。
至于工業增速與用電量增速差距為何比美國等國家要大,不能只看絕對量差距的多少,還要看相對量差距的大小。例如美國2001年電力消費下降3.6%,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8%,兩者相差4.4個百分點,而我國今年一季度兩者相差10.1個百分點。乍眼一看,似乎我國的差距要大一些,但如果將差量與經濟增速相比較,美國的數據就比我國高很多。2001年,美國為5.5倍,而今年一季度我國僅為1.66倍。
該負責人說,從美國2001年各月的工業生產和電力生產增速的數據不難看出,美國工業生產與電力生產增速變化不一致是明顯的。
盡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正增長,而全社會用電量依然是負增長,但兩者變化趨勢十分吻合。1至5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回升,增幅較1至3月加快1.2個百分點;同期全國用電量增速也出現回升,降幅縮小0.36個百分點。
對于部分專家對工業增長數據的質疑,該負責人表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達到8.9%,比上月有所加快,是多種因素促成的。
首先,據測算,重工業對當月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5%,是拉動5月工業生產增速加快的一個重要因素。重工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七成左右,自去年9月份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重工業增速大幅下滑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今年以來,重工業出現回升勢頭,從1至2月同比增長2.7%提高到5月份的8.6%,比4月份加快1.7個百分點。
其次,大部分工業行業和工業產品增速加快。5月份,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9個行業增速比4月份加快,占74.4%。
三是主要經濟大省的增速加快。5月份,全國31個地區中,有20個地區增速加快(或降幅縮小),占六成以上。
四是受去年汶川地震基數較低的影響,今年5月份,四川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5%(去年僅為3.6%),比4月份加快14.8個百分點。經測算,這一因素直接拉升全國工業生產增速0.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