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國家電網公司昨日在北京首次向社會公布了“智能電網”的發展計劃,并初步披露了其建設時間表。
根據這項計劃,智能電網在中國的發展將分三個階段逐步推進,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據新華社報道,這是自“智能電網”概念提出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以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次正式使用和發布這一提法,并公布相關的建設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5月19日,美國思科公司公開稱,美國智能電網將帶來1000億美元商機,其中通訊部分為200億美元。思科的一名副總裁稱,智能電網規模將比“互聯網大100或1000倍,部分家庭有互聯網連接,部分家庭沒有互聯網連接,但所有家庭都離不開電”。 三階段建堅強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分三個階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 2009年至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工作,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及各環節試點工作; 2011年至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 2016年至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屆時,國家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將大幅提升,清潔能源裝機比例達到35%,分布式電源實現‘即插即用’,智能電表普及應用?!眹译娋W有關人士說。 但國家電網公司負責人昨日同時明確表示:由于國情、發展階段及資源分布的不同,中國的智能電網和美國的智能電網在內涵及發展的方向、重點等諸多方面有著顯而易見的“區別”。 “美國發展智能電網重點在配電和用電側,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注重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用戶服務的提升?!眹译娋W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說,“中國的智能電網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共六個環節,具有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的‘智能’技術特征?!? 舒印彪強調:“中國的智能電網首先是一個堅強的電網,其中,具有長距離、大容量輸電特征的特高壓電網將成為核心環節。這是由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能源集中分布特點所決定的。” 但國家電網公司并沒有放棄備受爭議的“特高壓”。 在昨日于北京開幕的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強調,必須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戰略,大力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確保能源安全。 特高壓電網的建設,事實上是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的“智能電網建設的基礎”。 智能電網VS互動電網 提及“智能電網”這一概念在國內的興起,不得不提及著名能源問題專家武建東先生。他今年1月19日獨家在東方早報發表《奧巴馬如何以能源革命再將美帶到全球經濟的頂端》一文,率先解讀了美國大力推進智能電網的戰略意圖。其后,武建東連續在早報上發表了4篇論述中國應該發展有別于歐美模式的“互動電網”。 4月24日,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訪美,與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相晤,并在華盛頓發表演講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全面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選擇了“堅強智能電網”這一概念,開始加入全球電力改革戰。 不過從字義上理解,“堅強智能電網”僅是生硬的復制了美國“堅強的智能電網”(Strong Smart Grid)的概念,其“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的內涵,在概念上也存在著相互交叉和語義重復。武建東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甚至直言,“互動化”實際上是上述“四化”概念的靈魂和本質,完全可以直接統一稱謂為“互動電網”。 武建東認為,目前流行的“智能電網”概念,無法界定下一代全球電網的基本模式,也難以概括中國電網現代化的核心體系。 武建東將“互動電網”定義為:在開放和互聯的信息模式基礎上,通過加載系統數字設備和升級電網網絡管理系統,實現發電、輸電、供電、用電、客戶售電、電網分級調度、綜合服務等電力產業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級化互動管理,是集合了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綜合性的效率變革。
根據這項計劃,智能電網在中國的發展將分三個階段逐步推進,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據新華社報道,這是自“智能電網”概念提出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以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次正式使用和發布這一提法,并公布相關的建設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5月19日,美國思科公司公開稱,美國智能電網將帶來1000億美元商機,其中通訊部分為200億美元。思科的一名副總裁稱,智能電網規模將比“互聯網大100或1000倍,部分家庭有互聯網連接,部分家庭沒有互聯網連接,但所有家庭都離不開電”。 三階段建堅強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分三個階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 2009年至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工作,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及各環節試點工作; 2011年至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 2016年至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屆時,國家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將大幅提升,清潔能源裝機比例達到35%,分布式電源實現‘即插即用’,智能電表普及應用?!眹译娋W有關人士說。 但國家電網公司負責人昨日同時明確表示:由于國情、發展階段及資源分布的不同,中國的智能電網和美國的智能電網在內涵及發展的方向、重點等諸多方面有著顯而易見的“區別”。 “美國發展智能電網重點在配電和用電側,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注重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用戶服務的提升?!眹译娋W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說,“中國的智能電網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共六個環節,具有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的‘智能’技術特征?!? 舒印彪強調:“中國的智能電網首先是一個堅強的電網,其中,具有長距離、大容量輸電特征的特高壓電網將成為核心環節。這是由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能源集中分布特點所決定的。” 但國家電網公司并沒有放棄備受爭議的“特高壓”。 在昨日于北京開幕的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強調,必須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戰略,大力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確保能源安全。 特高壓電網的建設,事實上是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的“智能電網建設的基礎”。 智能電網VS互動電網 提及“智能電網”這一概念在國內的興起,不得不提及著名能源問題專家武建東先生。他今年1月19日獨家在東方早報發表《奧巴馬如何以能源革命再將美帶到全球經濟的頂端》一文,率先解讀了美國大力推進智能電網的戰略意圖。其后,武建東連續在早報上發表了4篇論述中國應該發展有別于歐美模式的“互動電網”。 4月24日,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訪美,與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相晤,并在華盛頓發表演講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全面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選擇了“堅強智能電網”這一概念,開始加入全球電力改革戰。 不過從字義上理解,“堅強智能電網”僅是生硬的復制了美國“堅強的智能電網”(Strong Smart Grid)的概念,其“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的內涵,在概念上也存在著相互交叉和語義重復。武建東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甚至直言,“互動化”實際上是上述“四化”概念的靈魂和本質,完全可以直接統一稱謂為“互動電網”。 武建東認為,目前流行的“智能電網”概念,無法界定下一代全球電網的基本模式,也難以概括中國電網現代化的核心體系。 武建東將“互動電網”定義為:在開放和互聯的信息模式基礎上,通過加載系統數字設備和升級電網網絡管理系統,實現發電、輸電、供電、用電、客戶售電、電網分級調度、綜合服務等電力產業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級化互動管理,是集合了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綜合性的效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