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桿頂部裝上自制的小型起重臂,把導線順利安裝到指定位置;土制的螺旋槳升到空中,擊落導線上的冰塊……在抗擊冰雪災害的電力搶修中,新昌縣干部群眾紛紛出點子,發明了10多種“土辦法”,打起了一場抗災搶險的“科技戰”。
在這場冰雪災害中,新昌電網遭遇了50年未遇的重創,全縣415個行政村中有273個行政村、88,407戶停電。由于新昌多山區地形,再加上惡劣的氣候條件,一些海拔較高的輸電線路、桿塔上的覆冰現象尤為嚴重,有的出現了40至70毫米厚的覆冰,大大超過設計覆冰5毫米的標準值,按照常規方法根本無法完成搶險工作。該縣供電局線路安裝公司經理俞蔣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經過仔細琢磨,他設計出了一個簡易的定向滑輪裝置。到現場一用,效果十分明顯。這個被他們自稱為“桿頂起重臂”的小發明,解決了人工無法提升導線的難題。一位工人打趣地說,這好像是一雙鐵手,再重的導線也能拉動。
導線能架上去了,可有的線桿上冰特別厚,工作人員上下難度太大。大家試著用開水澆、用柴刀砍,仍十分費時費力。這時有人想到用噴燈燒,但傳統噴燈管子短,火力也不夠大。大家就把管子加長到10米,并改進噴火裝置,加大火力。這種改良型的噴燈所到之處,冰塊大塊大塊地往下掉。
在每一個搶險現場,附近的村民都自發來幫忙,除了出力出物外,許多村民也都想出不少點子。“用一臺小型蓄電池供電的電機,通過一根足夠長的立桿,頂端裝上一個電風扇風頁,就能夠除去導線上的冰。”回山鎮一位村民連夜想出一個除冰的辦法,通過短信發給搶修人員。各種“土辦法”的應用,為該縣電力設施搶修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贏得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