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配電裝備制造商到配電系統服務提供商,珠海許繼電氣積極轉型,其發展歷程也是珠海智能電網行業從無到有的縮影。圖為許繼電氣辦公區。
未來,隨著智能電網的推進,上述夢想可以輕易實現。“智能電網、主動配電網、能源互聯網建設才剛剛開始,需要以創新為驅動力,未來的產業機會很多。”國網能源研究院智能電網專家馮慶東博士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智能電網產業關鍵技術峰會上表達了上述觀點。
隨著電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網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電網在優化能源配置、實現清潔發展、帶動經濟綠色增長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發展領域,智能電網行業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作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之一的珠海,擁有良好的智能電網產業基礎,在配網自動化、智能用電與智能家居、新能源與微網、變電站自動化、信息與通信等五大領域形成了一批優勢企業和特色產品。其中包括以珠海許繼電氣為代表的核心企業,和以派諾科技為代表的高速成長型企業。
從單一制造走向綜合服務,從缺乏品牌走向自主創新,從人工生產走向“兩化”融合。10余年來,許繼電氣和派諾科技的前進方向,正是珠海智能電網產業加速創新驅動、實現轉型升級、擁抱中國“智造”的縮影。立足基礎,順風而行,珠海的智能電網開啟了奔跑加速度。
香洲區屏北二路,懸掛著“XJ”標志的兩棟大樓隔街對望。這是珠海許繼電氣的大本營:一邊是分布著200多名研發人員的科研大樓,許多科技創新在這里誕生;一邊是全自動化立體倉庫,多種類的電氣設備在這里被運往全國各地。
從配電裝備制造商,到配電系統服務提供商,珠海許繼在積極轉型,而在城市的另一端,類似的故事也在精彩上演。“如果說剛開始我們是生產針頭的,現在我們的目標就是建一所醫院。”珠海派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講述了公司15年來的發展歷程。
這10多年的時間里,企業不斷改革發展的過程,也是珠海智能電網行業從無到有的發展縮影。
打響品牌走創新之路
面對智能電網這一片待開墾的沃土,珠海許繼和派諾科技相繼開始自創品牌,提升產品技術含量,逐漸闖出了一片天地。
1998年,智能電網在中國還只是一個模糊的前沿概念,鮮少有人接觸。剛剛成立的珠海許繼,率先引進日本東芝技術生產的VSP5配電自動化開關,開始大力推廣“配電網自動化”的口號。
很快,新技術便幫助珠海許繼實現了盈利。但隨著市場的發展,當中國電網開始釋放出更多個性化需求后,洋產品開始“水土不服”。此時,日本方面又堅決不肯透露核心技術,珠海許繼自行改造產品的愿望落空,發展陷入僵局。
在珠海許繼尋求解決辦法的時候,派諾科技成立了。不同于許繼,無錢無市場,白手起家的派諾科技選擇以貼牌生產電子儀表謀生,即自產產品,但貼上大牌廠商的品牌銷售。在李健的描述中,這段“傍大款”的日子,讓派諾科技迅速累積了第一筆財富。但好景同樣不長,很快,貼牌生產的路就被堵死,派諾科技也陷入發展困境。
2002年,中國電力開啟體制改革,行業改革的春風吹向珠海:面對智能電網這一片待開墾的沃土,珠海許繼下定決心,開始著手自行研發產品;派諾科技也開始自創品牌,提升產品技術含量。
兩年后,珠海許繼的明星產品——俗稱“看門狗”的智能用戶分界開關面世。當某一電路故障造成整個片區停電時,“看門狗”就可以準確判斷出故障點的位置,進而發出指令,使同一片區除故障點外的其它電路立刻恢復供電。該產品一舉打響市場,贏得了包括天安門、中南海地區,以及鳥巢、水立方等奧運會主要場館的配網自動化工程。
其后,珠海許繼再接再厲,研發制造出包括永磁機構開關在內的多項行業領先設備,迅速墊定了行業領先者的地位。
與之相比,派諾科技的自主創新之路則更加崎嶇。
自主品牌剛開始推向市場時,“我們的業務員甚至長期駐扎在設計院,幫忙掃地、倒開水,才最終說服了工程師使用我們的電子儀表。”李健回憶道。除了業務員的努力,派諾科技的技術人員更是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不斷地研發和總結。終于,2005年左右,派諾科技依靠高質量的電子儀表,成功在華東和華南地區打開市場。 來源:中國投資咨詢網